1955年授衔时,外界的议论不少,褒贬各异。何以祥心里却难以完全平衡,尽管他获授少将军衔,但与同辈相比,总感觉差了一个层级的差距。华野历史上的纵队司令员,除管文蔚调到地方工作未参加授衔外,其余的都已升任上将或中将,而何以祥也曾是主力3纵的司令员,若以资格对比,平级至少应该不低于他们。只是最终只封少将,难免让他心里生出一丝不甘与不平。
不过他的老领导陈毅似乎也无力改变这一现实,因为授衔本就是一个综合评定的结果,不能说谁不满意就能直接往上提拔。再者,陈毅早已离开部队,转入外交战线,无法为他再打通更多关系。何以祥出生于四川西充,1911年降生。早年他曾在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里当兵,到了1928年,杨森部队四分五裂,他只得随张轩部在各地漂泊。1930年,该部被贺龙以“鸿门宴”式的整编方式重新编入红军,他因此进入了红军序列。进入红军后,何以祥以勇猛著称,屡次负伤;在一次激烈战斗中,他甚至扛着炸药包冲在前线,炸毁了敌人设置的障碍物。贺龙了解情况后,立即为他提拔官衔。可以说,何以祥的每一次晋升,几乎都来自于在前线的突出表现。
长征前夕,他不仅担任团长,还曾担任红二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3年,何以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担任115师教导2旅参谋长、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山东纵队2旅兼滨海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胜利结束不久,他又被任命为由鲁南军区改编组建、王麓水任师长兼政委的8师的副师长。1946年12月13日,在攻占滕县的战斗中,师长王麓水壮烈牺牲,何以祥遂接任师长,带着8师继续向腾县进攻。仅用五分钟就炸开东门,随后一夜巷战,歼敌约7000人。此后因战功出色,他担任华野第3纵队司令员,后来成为第22军首任军长。因为擅长攻坚、作战勇猛,他被陈毅誉为“小老虎”。
展开全文
长期的伤病折磨让他在1948年1月离开部队到河北平山县中央医院休养。此时正值解放战争的末期,如果他继续战斗,或许还会再有晋升的机会。休养期间,3纵的司令员改由原第8纵队副司令员孙继先担任,政委则是何以祥的老搭档丁秋生。然而,后来他获得少将军衔时,孙继先和丁秋生却各自升任中将。这也说明了他在休养期的缺席对他后来的官衔确实产生了影响。直到1949年3月,何以祥才重返前线,任三野第8兵团参谋长。那时淮海战役已经结束,但他赶上了渡江战役的序幕,终于回归到决战的前线行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