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是成对的脑颅骨,参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形状不规则。颞骨以外耳门为中心分鳞部、鼓部、岩部3个部分:
1、鳞部: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沟,鳞部外面光滑,前下部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即关节窝,窝前缘的横行突起,称关节结节;
2、鼓部:位于下颌窝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3面围绕外耳道;
3、岩部: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与蝶骨体相接,底与乳突部相连续。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有一大孔,即内耳门,内耳门通入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部尖,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是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为茎突。岩部后份的肥厚突起,位于外耳门后方,称为乳突。乳突内有许多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后方的孔为茎乳孔。
参考资料:[1]丁文龙,王海杰.系统解剖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