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26 作者: 高露露 胡建杰 阅读次数: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当代表联络站覆盖全省每一个乡镇(街道)之后,如何让联络站“常态化”地运转起来,成为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工作新的命题。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力推“领导干部代表进站、市代表进站和常委会委员进站”,有效激发了代表联系选民的积极性。
力推领导干部代表进站接待选民
“今天我以一个区人大代表的身份,就我们江东‘十三五’发展愿景,听取大家的意见……”2015年11月19日,时任江东区委书记胡军来到江东区福明街道代表联络站,参加主题接待活动。而在此前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海平、区长孙黎明、区政协主席等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也先后回到所在的选区,接待选民。
从11月中旬起,江东区人大常委会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制定了区级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站联系选民的工作方案,包括区四套班子、区法院、区检察院在内的15位领导干部代表,均回到了所在选区,走进代表联络站,听取了选民意见。
对于领导干部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江东区委十分支持。时任区委书记胡军曾在全区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由党委推荐担任人大代表职务,在联系群众、依法履职时,更应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示范在前、发挥作用在前!”
早在2009年,江东区主要领导即通过区人大常委会搭建的在线联系平台“网上窗口”联系选民。多年来,这一活动沿袭成为常态。每年年初、区人代会后以及年末三个时间节点,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到“网上窗口”联系选民,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如今,各街道代表联络站建立之后,这一活动由线上发展到了线下。“以前我都是在网上与大家互动,今天我与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感觉交流的更深、更实,更有味道。”在接待结束前,胡军这样跟选民说。
对于普通代表而言,领导干部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是一种鼓舞,也是一个信号。“区委书记都能进站接待,我们更加义不容辞。”当天与胡军一同参加接待的区人大代表、宁波七彩飞歌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感慨地说。人大福明街道工委主任、联络站站长史济波对联络站常态化运作充满信心:“领导干部代表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当初‘网上窗口’上线运行时,也是由区领导以上率下,带领中心组的代表轮流上线接待网民。到现在,代表参加‘网上窗口’接待已经成为一种自觉。我相信这次区委书记进站接待之后,也会形成代表进站面对面联系选民的‘新常态’。”
力推市代表进站联系区代表
“江东首个内河强排泵站大石碶强排泵站即将进场施工,预计到2016年4月份投入使用。竣工后,每秒可排水10立方米,将极大提高城区排涝能力。”2015年5月11日,随着《宁波日报》登出这则新闻,江东区白鹤街道孔雀小区党委书记石蓉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这则新闻的背后,是发生在联络站里的一段“佳话”。
位于江东区中塘河沿岸的划船、孔雀等低洼社区,四年三涝,居民不堪其苦,纷纷奔走呼吁,希望在中塘河汇入奉化江处的大石碶修建一座强排泵站。然而受地形影响,该处修建强排泵站难度较大,因此市水利部门没有将这一工程排入近期计划。2014年5月,市人大代表、宁波绿茵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鸿星来到白鹤街道联络站接待选民,闻听此事,立即向市人大提交了建议,力陈修建大石碶强排泵站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市代表江东中心组对此进行专题视察。在中心组代表的共同推动下,这一工程经过一年的设计论证,终于进入施工阶段。
“作为一名市代表,尤其是一名来自企业的市代表,平时对于经济形势关注较多,与普通群众的联系较少,为他们所做的也不多。”叶鸿星代表对进联络站接待选民前后的变化记忆犹新。“直到去年,江东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我们市代表进站联系选民,我才发现原来我可以为他们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从2014年初起,江东区将37名市代表与8个区代表中心组进行混合编组,推动市、区两级代表定期进站,联动接待选民。这一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市代表视角,使他们找到了履职的新天地。许多涉及市级职能部门管理的事项,通过一件件市代表建议得到了推动和解决。
“通过代表联络站,我们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通过代表联络站,我们更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与叶鸿星一样,杨杰代表也通过联络站为群众解决了问题。为了给宁穿路101-121幢134户居民接通天然气管道,他连续跟踪了4年,终于在2015年10月帮助居民圆了“燃气梦”。
“像江东这样一个城市核心区,有许多民生事项的管理权限在市级部门。比如路灯、东部新城的河道、市属主干道路、甬江沿岸强排设施等等,就在群众身边。但是要提个意见,解决个问题,我们区代表还真是鞭长莫及,亟需发挥市代表的主体作用。”江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海平一直认为市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大有可为。
力推常委会委员进站联系代表
“方局长,东海菜场的废水直排雨水管,造成了戚隘河污染,请问商务局对此有什么措施?全区还未实施截污纳管的农贸市场还有多少个?”2015年11月12日,在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五水共治”工作推进情况的专题询问会上,原本以为可以“泰然处之”的区商务局局长感受到了丝丝压力:“确实没想到,委员们的提问会如此具体。”
“今天我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点醒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因为我的身后站着一群代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代表已经跟踪调研了很久。”会后,提出农贸市场污水处理问题的王伟国委员透露了他能“精准发力”的秘密。今年以来,像这样的精准监督在江东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明显多了起来。
去年8月,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代表的工作方案,着力推动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季度走进联络站联系代表。此项措施的推出,在代表和区人大常委会之间建立起了畅通的交流渠道,使得大量关于法律法规执行、政府专项工作开展、民生问题改善情况等一手信息得以源源不断地流向常委会,为常委会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就在这次“五水共治”专题询问会前,区人大常委会25名组成人员,分成5个小组,专题进站联系了代表,才使农贸市场污水处理这样的冷门问题浮出水面,引起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视。
“一方面,常委会委员需要精确监督的素材;另一方面,代表需要一个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渠道。”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海平对开展这项工作颇有心得,“而常委会委员进站,使得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2013年以来,在领导干部代表、市代表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带动下,代表们积极走进江东区“区、街道、片区”三级联络站点,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476次,联系选民1万多人次,基本实现了“代表人人进站,联络站每月有活动”,进站联系选民逐渐成为各级代表履职的“新常态”。
(本栏责编 杨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