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期

“为岛民解病忧是我最大的心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26 作者: 续建伟 陈斌国 杨平女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迎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象山县鹤浦卫生院。虽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医生徐秀丽却还在忙着整理撰写《增加海岛医生补贴、解决海岛中小学师资缺编状况和提高人才待遇》的建议,准备送交象山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徐秀丽笑着说:这些建议一直在酝酿,“两会”前又做了走访充实,希望这些群众期盼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

  “岛上有个当人大代表的好医生”

  徐秀丽是7年前与丈夫从黑龙江省密山县应聘到南田岛鹤浦镇的。在鹤浦卫生院,丈夫主持内科,她负责产后妇保。产后妇保的工作就是孕妇产后28天内,徐秀丽要至少两次登门回访、两次电话随访。这样的服务对象,按岛上每年常住流动人员300例、分布在全镇34个村、4个居民区计,徐秀丽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

  2012年,徐秀丽当选为县人大代表。面对选民的重托,徐秀丽一面与镇干部密切配合,宣传培训上门入户,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把贴心的服务送到孕妇产妇家;一面诚心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扎扎实实了解社情民意,认认真真撰写代表建议。

  孩子刚满月的村民阿萍告诉我们,徐秀丽把产妇当姐妹,逢产妇出院回家,她都要及时打电话询问,了解母婴情况,嘱咐合理营养饮食,并安排登门随访。海岛南端金七门、杨柳坑等村离镇中心几十公里,乘车来回要几小时。遇到孕妇生产集中或危急病妇,徐秀丽常常要连续十几天早出晚归、四出奔波。徐秀丽进门,总是坐在床头拉着产妇的手亲切交谈,检查母婴身体,辅导母乳、育婴、康复等知识。亲切的笑声不仅感染产妇和家人,还常常引来邻居串门,大家拉家常说笑话亲热得像一家人。一回生两回熟,姐妹们很快知道医院里有位讲普通话的热心医生,还是县人大代表,有啥难题一定找徐医生说说。一次,徐秀丽在小百丈村送医送药时和一位老伯聊天了解到:村溪边转角处没有路灯,常有人夜行摔倒摔伤。徐秀丽即去现场察看,回来后把情况汇报给镇人大主席团。镇人大领导很快与镇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派人去村里实地勘察。徐秀丽再次到小百丈村时得知,路灯过几天就能安装了,老伯逢人就夸赞徐代表说话真灵光!

  鹤浦卫生院推行社区医生分村负责制后,徐秀丽包干大百丈、鸭嘴头村,每月要数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专门量血压和指导用药。每次进村,都有大爷大妈握着她的手呼她“小妮”,孕妇姐妹们围在身边叫她“阿姐”、“大姐”,孩子们拉着她的衣角“阿姨、阿姨”,亲亲热热叫个不停。徐秀丽不仅送医送药诊治看病,还想方设法为群众排难解忧。民工子弟流动性大入学难,徐秀丽一直记在心上,每年列席镇人代会,她都要在讨论会上发言,碰到领导反复陈述,促使镇政府、学校引起重视,尽力解决民工子弟临时就学。一天,有位民工带着小孩来到医院找徐秀丽求助说:“已经开学了,孩子还上不了学。”当地没熟人,他想来想去想到找徐医生试试。徐秀丽急人所急,陪父子俩去了附近小学。可校长摊摊手:“徐医生,现在生源多班额少,我们也没办法。”看着家长摇头无奈小孩泪眼汪汪,徐秀丽眼眶一阵酸涩。她又去请求镇人大主席、分管教育副镇长,终于安排孩子入了学。

  这些年,徐秀丽的医保、养老、就医、就学、就业等10多件民生建议,都是在上门入户和群众拉家常时了解到的。件件原汁原味,连民心接地气,落地有声,群众称道。

  “当代表、做医生,都要尽职尽责”

  “一要知民情晓民意,二要为群众办实事,三要本职工作、履行代表职务一肩挑两不误。”这是肩负人大代表和医生使命感、责任感的徐秀丽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天起,徐秀丽就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代表人民”的思想和服务意识、职责意识、实绩意识,珍惜人民群众给予的崇高荣誉,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回报选民的信任和重托。

  2009年5月,徐秀丽与丈夫李江东初来鹤浦卫生院时,医院还在鸭嘴头街南头,设施简陋陈旧,就诊病人少,这给满怀创业梦想的夫妻俩泼了一瓢冷水。但既来之则安之。徐秀丽了解到,南田岛100余平方公里,是宁波市第一大岛,本地人和外地人有5万多。而作为全岛唯一医疗单位的鹤浦卫生院,却长期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所困扰。一次,樊岙村送来一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脏病人,经李江东医生紧急救治后送到岛外医院,终算保住了性命。徐秀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2年1月刚当选为县代表,她递交的第一件建议就是:要求构建海岛120急救中心,与县急救中心联网。经过镇、县人大和卫生部门的努力,这年9月,首辆120救护车进驻鹤浦卫生院,半年试运行急救送病人1500余例。但由于费用大,医院日渐不堪重负。2013年1月县人代会上,徐秀丽据实建议增拨鹤浦卫生院120救护经费。县里研究后很快答复,当年就增加了拨款。

  随着岛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徐秀丽发现实行“医保”新政后,鹤浦卫生院用药种类从600种减至350种,很多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常用药配不到,只得搭车乘船出岛,辗转石浦、丹城就医,因此意见纷纷。徐秀丽了解情况后,在2014年县人代会上联合其他代表提交建议,要求考虑海岛交通实际,放宽海岛卫生院用药品种。建议得到县有关部门重视,2015年海岛卫生院用药种类终于增至500余种。

  与此同时,徐秀丽等代表还敦促政府加大海岛医院硬件投入。2014年,鹤浦卫生院迁建南田路,主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院容院貌焕然一新。美中不足的是医院综合设施未能配套。徐秀丽与镇人大和院领导商量,约请县、镇人大代表调查视察,并向县里建议:尽快续建社区体检中心、医技用房、食堂等,更换添置医疗设备。县政府研究后,很快一一落实:B超、生化仪、牙科等全套设备逐步到位,2016年上半年还将建造二期工程。

  据介绍,目前鹤浦卫生院年门诊17万人次,年住院550例,比搬迁前增长30%至40%。看着海岛卫生院从小到大,从冷落到兴旺,徐秀丽作为医生和人大代表,深感欣慰和自豪。她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鹤浦卫生院完全可以打造成全县一流的示范医院。

  “我爱海岛,爱这里的岛民,这里就是我的家”

  徐秀丽与丈夫离开黑龙江老家应聘来鹤浦镇时,父母、婆婆都已年迈高龄,唯一的女儿正读高中,这些都让夫妇俩时时牵肠挂肚。徐秀丽与家人约定,每周通一次电话,隔空聊天慰藉家人。每年一次探亲假,来回数千公里,常常这边才和家人团聚,那边产妇、病人就打来咨询求救的电话。住也不是、走也不是,心系两头,让夫妻俩好不为难。

  徐秀丽和丈夫扎根海岛7年多,现在都是鹤浦卫生院的技术骨干。去年下半年,李江东评为正高职称,被宁波一家医院看中并很快寄来聘书,还答应为将要大学毕业的女儿谋职提供便利。听到消息后,岛上不少接受过夫妻俩诊治和服务的患者、姐妹们纷纷前来看望,舍不得他们离开。镇人大、镇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也上门谈心,诚心挽留。对此徐秀丽十分感动:“我是岛民选出的人大代表,责任在肩。我和丈夫爱海岛,爱这里的岛民,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