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财政

关于2016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9-01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文件

关于2016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市财政局局长叶双猛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以及为实现全年预算任务的措施意见。

  一、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全面实施“六个加快”和“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各级财税部门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有序推进财税改革,预算运行总体稳健。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9.8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以下简称“完成预算”)的59%,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0.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5.88亿元,完成预算的49.1%,增长8.6%。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分享收入129.1亿元,完成预算的56.2%,增长12%,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增长14.6%;金融营业税等区代收的三税收入25.71亿元,增长7.5%;市级分享收入36.39亿元,增长10.5%。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66亿元,完成预算的43.5%,负增长2.1%,主要是上年同期盘活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用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2.54亿元,完成预算的98.9%,增长141.4%;支出257亿元,完成预算的78%,增长56.4%。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5.51亿元,完成预算的127.7%,增长685.5%;支出89.87亿元,完成预算的83.5%,增长172.7%。全市和市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预算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市场交易量上升,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多。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43.95亿元,完成预算的49.2%;支出191.14亿元,完成预算的45.5%。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42.88亿元,完成预算的47.4%;支出119.51亿元,完成预算的45.6%。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3亿元,完成预算的123.9%;支出6.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96亿元,完成预算的38.4%;支出0.77亿元,完成预算的23.4%。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累计结转结余资金48.44亿元,按规定结转36.49亿元,11.95亿元统筹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财政收入增长平稳,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1%,税收收入增幅有所回升,非税收入仍然增长较快。税收收入增长8%,增幅同比回升3.9个百分点,主要是契税及耕地占用税得益于房地产交易量增加,增长23.3%;营业税应收尽收,增长10.9%;增值税受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调整影响,增长17.2%。企业所得税受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负增长4%。分地区看,各地收入增长仍不均衡。东钱湖、杭州湾、江东等地增幅较高,分别增长37.2%、26.1%、19.2%;海曙、慈溪、余姚等地增幅较低,分别增长0.6%、4.6%、4.9%;象山由于上年一次性入库较多,负增长8.4%。非税收入增长19.1%,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0.2%,占比上升1.8个百分点,主要是将财政专户利息、历年廉租住房资金一次性入库。

  (二)财政支出统筹兼顾,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49.1%。各级财政加快预算批复和转移支付下达,继续盘活存量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较好保障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等重点支出需求。科学技术支出完成预算的54.1%,主要是加大对创业创新扶持力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预算的56.7%,主要是部分县(市)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支出增加较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预算的54.4%,主要是加大医疗保障、公立医院改革等投入。另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城乡社区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完成预算的56.1%、53.6%。同时,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3.8%。

  (三)预算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根据中央财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市委重点改革任务要求,逐步理顺事权和支出责任,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和专项公用类支出标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系统应用,实施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公开市级预算,政府预算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除涉密部门外市级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

  二、下半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上半年,我市经济虽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新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改革红利的释放及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等减税清费政策又带来新的政策性减收。在此形势下,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因此,下半年财政收支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实现年初确定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的预期目标,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来实现。

  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对下阶段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的有关决定、决议以及本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加快推进财税改革,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按照上级部署及早谋划,扎实做好明年预算编制工作。

  (一)加强财源管理,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一是巩固“存量财源”。积极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发展。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培植“增量财源”。强化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和浙商甬商回归,夯实税源基础。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和月光经济,增强税源后劲。大力推进重大项目的谋划、落地和建设,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三是挖掘“潜在财源”。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特色小镇培育,开拓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强化资金统筹,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要求科学安排财政支出,规范专项资金设立和退出机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加强资金统筹。强化政府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加大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推进专项收入统筹使用,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的规定。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安排各项支出。三是创新支出方式。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式改革。加快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运行,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加快改革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完善市与县(市)区财政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研究提高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启用基础信息库,改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完善政府预决算公开工作。三是深化收入征管改革。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的征管新格局。加强税收风险监控、分析、评估,加大稽查的精准打击威慑力度,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加强国地税配合协作,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