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六期

弥足珍贵的15张选民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10 作者: 周建强 张介人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016年7月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全面启动。江北区约有25万选民将于12月初直接选举产生江北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80名。慈城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3名。并于2016年12月底和2017年1月分别召开慈城镇和江北区新一届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领导机构和市人大代表。这是江北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江北区慈城镇一位普通妇女去世后的遗物里,我们发现一份十分珍贵的遗物——从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第一次选举到她生前最后一次参加选举的所有凭证——15张选民证。正是这一生默默的坚守,这些选民证见证了地方民主政治的历程,见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也是董玲根老人珍惜参与政治的有力凭证,让人感叹不已。

董玲根老人,江北区慈城人,生前居住在慈城浮碧社区民权路。2008年8月去世,享年88岁。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去世后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她保存半个世纪全套的选民证。

保存一套完好的、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生前最后一次参加选举的选民证,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董玲根幼年丧母,10岁起就担负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因此,她比同龄女性显得更坚强和成熟,考虑事情仔细而有条理。董玲根只有小学文化,但平时关心“天下大事”,热心于社会工作,参加过慈城东镇居民区组织的缝纫组工作,当过慈城镇东镇居民区的治保主任,在慈城镇新民居民区做过小组长的工作。对于历届选举,作为最基层的选民,她一直很认真地对待,每次选举都要参加,都要投下庄严的一票,都要把选民证一张张仔细保存好。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拥有这种朴素而崇高的政治觉悟,令我们敬佩。

要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选举,直到各时期的“选民证”都收集齐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集齐同一姓名选民证更是难上加难。这是一套不平凡的、十分珍贵的民主选举史料,它见证和浓缩了宁波地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一段历史,罕见而难得。

董玲根老人离世8年了,每当看到她留下的反映新中国民主政治在基层践行历程的选举证时,都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各地又一次开展大规模选举之际,推出此文以对这位平凡而又值得尊敬的老人,表示深切的缅怀和敬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