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六期

钟表大王孙梅堂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10 作者: 郑怡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民国时期,我国的钟表巨擘,首推三“利”一“国”。三“利”即“亨得利”、“亨达利”、“美华利”,一“国”谓“中国钟厂”。而孙梅堂一人就拥有“亨达利”、“美华利”两家,是名副其实的“钟表大王”。


学成归来子承父业

孙梅堂,又名孙鹏,鄞县石碶人,1882年出生,1958年上海病逝,享年76岁。

孙梅堂出生于钟表世家,其父孙廷源早于1876年在宁波东门口的百岁坊开设了鸿仪斋钟表店。随后,又在上海河南路、三马路开设“美华利”钟表行,经营钟表和其他洋杂货,这是上海最早的钟表行之一。

1902年,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孙梅堂,拥有了渊博的机械制造知识,就继承父业,经营“美华利”。接任后,他改变了钟表行兼营其他洋货的经营方式,专营并着意扩大钟表业,提出了“货真价实,精工保修,重视信誉”的经营思路,使“美华利”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05年,孙梅堂罗致工匠,在鄞县城区设立工场。1912年,工场迁至上海杨树浦。1915年,在上海闸北天通庵镇正式建造“美华利”时钟制造厂。就在这一年,“美华利”精制的时钟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优等奖及金质奖章,从此名声大振,为民族工业争得了荣誉。


机缘巧合购“亨达利”

“亨达利”原为法商霍普于1865年开设,其经营范围由原来为欧美侨民综合供应进口商品,转为兼营钟表业务。相传慈禧太后御用的西式梳妆台,就是由该店向法国订购供应的。1890年前后,霍普将该店产权悉数转让给德商礼和洋行老板拔都。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与中、美、英等国交战,拔都怕因战事受累,回国前将全部财产廉价转让给礼和洋行买办虞芗山经营。孙梅堂与该行颇有交往,由于他商机敏锐处事果敢,深得虞芗山赏识。虞为颜料巨商,经营一段时间后,嫌钟表生意小又繁琐,不及颜料生意进出有大额资金和利润,不想继续经营,于是将“亨达利”转让给孙梅堂。

孙梅堂控有“美华利”、“亨达利”两块著名招牌,自任总经理。从此长袖善舞,尽显其经营才能。


知人善用商机敏锐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孙梅堂特别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周亭荪原是孙梅堂的学生,因其经营才干出众,又忠诚于企业,而被孙梅堂聘为经理,共同谋划“美华利”、“亨达利”两家业务。

孙周两人善于捕捉商机,利用企业有利条件,加快企业发展。1918年,一战结束,西方国家经济萧条,外币大幅贬值。但这对经营外贸的“亨达利”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大商机,因为洋货随之贬值,进货自然便宜。

他俩就利用“亨达利”与礼和洋行的特殊关系,大批订购进口名牌手表,低进高出,每次投售达万只以上,获利近10倍。如夜光挂表,每只进价不到1元,而售价10元,可谓一本万利。


培养人才不遗余力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家,孙梅堂重视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孙梅堂规定:凡进所办钟表企业当练习生的,必须在业余时间去夜校补习文化,一切费用全由企业承担。练习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满师时能否“开工”的主要参考依据。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孙梅堂还经常独立出资派人赴国外“游学”。

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他制定了一整套待遇优渥的办法:企业员工的月薪与其他上海同业相比,相对高出10%至30%,且每年月薪以14个月来计算。不请假者全发,请假者按日扣除。

为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问题,孙梅堂特意建造了一批员工宿舍,分配给员工及家属居住。这样也使企业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将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上。


讲究品质重视服务

在商品经销方面,孙梅堂十分重视商品的选择,侧重于适销利高的商品。在兼并“亨达利”之初,就取消了原经营的洋酒、玻璃器皿、银质餐具的业务,保留了首饰、钻戒、宝石的专柜;并另开销路大、利润高的眼镜部,在当时开创了钟表、首饰、眼镜三位一体的经营先河。

在服务态度上,孙梅堂要求员工:一讲信誉优质,二讲礼貌热情。如对营业人员要求对出售的钟表事先分人分块校对,不准的钟表不许出门。修理部门的接修人员必须做到“三清”:即故障查清、情况弄清、价格算清。承修人员必须做到回修负责,包干到底;发现由于检查失误,修配不当,除向顾客道歉外,加配费用全由店方承担,避免由此而引起的不快和纠纷。接待顾客方面,总店规定不论哪一部门首先都要做到谦恭有礼,不管批发或是零售都要主动出示商品,详细介绍商品性能和使用方法,有问必答。无论业务成与不成,均热情相送。

为方便顾客购物,孙梅堂还特设服务部,开展电购、邮寄、专车送货等免费服务项目。


钟表大王声誉鹊起

在孙梅堂的全力经营下,1905年至1925年,孙氏所经营的钟表企业生意兴隆、声誉鹊起,一直居于同行之首。

到1929年,“美华利”、“亨达利”在宁波、杭州、天津、南京、汉口、济南、武昌等地设有分店及工厂近30家,员工600余人。其中在上海就有8家,而在繁华的南京路集中了6家。

随后,他又涉足多种行业。1920年,在通天庵创办了首饰厂,在北京路创办了眼镜厂,还广泛投资交通、保险、造纸、地产等,形成以“美华利”总行为主体、钟表工商业为核心兼及它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鼎盛时期拥有群体企业数十家,稳执国内钟表业牛耳,孙梅堂因此被称为“钟表大王”。

当时,欧美厂商也派代表来企业造访,馈赠孙梅堂名贵的“珐琅”打璜金表,称他为“钟表大王”。


实业救国尽心尽力

孙梅堂在办企业过程中,深感实业救国的重要,为此凡属扶植民族工业,挽回国家权益的事,他总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1910年,他和同乡施嵋青等人,首先倡议筹建“宁波同乡会”并率先捐款。

1908年,在宁绍轮船公司与英商太古洋行的斗争中,孙梅堂与宁波同乡徐乾麟等百人团结一心,组成“宁绍航业维持会”,募得捐款,补贴宁绍轮船公司。于是,宁绍轮船公司将船票由5角降为3角,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太古洋行,破除了太古洋行独大垄断的局面,挽救了民族航运业。

1921年,上海总商会设立商品陈列所,孙梅堂被推荐为陈列所临时主任。他尽心尽责,为陈列所的开办与国货宣传倾注了很大热情。

1929年,孙梅堂先后出巨资支持竺梅先创办“民丰”、“华丰”两家造纸厂。“禾丰”造纸厂是“民丰”造纸厂的前身,它创建于1923年,由于受外国资本的排挤,连年亏损,难以维持。当时承租的“竟成”厂图谋标卖,爱国实业家竺梅先决定接办,改建为“民丰”造纸厂,但手上还缺资金22.5万元。他便找孙梅堂、俞佐庭商量,没想到立即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民丰”造纸厂在次年2月得以正式投产。“华丰”造纸厂创办情况也大致雷同,其前身为“武林”造纸厂,所生产的纸品为黄板纸,由于日货充斥,宣告倒闭,后又由竺梅先牵线,孙梅堂、张继光等认购而成立。此后,这两家企业不仅开我国自制卷烟用纸先河,而且发展成为我国造纸业的主要厂家。


 (本栏责编  夏康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