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报告

关于全市剿灭劣V类水暨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30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安排,现将我市剿灭劣V类水暨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贯彻省委、省政府剿灭劣Ⅴ类水决策部署,按照建设“名城名都”要求,以“六化协同”为指导,下基层、走一线,抓落实、破难题,全域围剿劣V类水,全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品质化建设、网格化管理、绿色化生活的治水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据统计,1-7月全市“五水共治”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18.7亿元,其中治污水完成投资88.5亿元。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我市深入贯彻全省剿灭劣Ⅴ类水誓师大会和全市剿灭劣Ⅴ类水体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将全面剿灭劣V类水、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年度工作主要任务,协同推进源头截污、断面消劣和设施提标,剿灭劣V 类水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成效。

(一)坚持民生导向,上下联动,凝聚共识抓发动

一是层层压实全域剿劣责任。全省剿灭劣V类水动员大会后,我市第一时间举行声势浩大的全民剿劣攻坚行动出征仪式,市委书记唐一军讲话,市长裘东耀授旗,各区县(市)主要领导现场报告各自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市、县两级都将剿劣和零直排区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列入政府实事工程,逐级动员部署并签订责任书。各区县(市)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将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市、县、乡三级分别制定剿劣行动方案,对排查出的3个市控断面、24个县控断面和1210个小微水体,按照市控断面7月完成、县控断面10月完成、小微水体年内完成的时限,“一点一策”排定整治项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二是广泛凝聚全面剿劣合力。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线督查,基层督导,主动投身治水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奏响治水“协奏曲”。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题工作方案,余红艺主任及各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到各区县(市)对剿灭劣V类水和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进行视察。市政协专门制定“五水共治”、“河长制”改革督察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治水剿劣和河长制工作民主监督。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剿劣督导工作,从市县两级机关抽调1075名干部组成14个区县(市)和园区督导队、154个乡镇(街道)督导分队,分赴各村(社)治水一线开展为期大半年的剿劣督导。

三是迅速形成全民剿劣氛围。全市围绕十个断面、百亿投资、千个水体、万个排口任务,组织百名专家赴各地点对点指导,选派千名干部下基层驻点督导,落实万名基层河长一线巡查,带动百万党员群众合力投身治水。同时,市县两级联动开展治水宣传进机关、进村社、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各级报纸、电视台、电台和新媒体均开辟专题专栏,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相结合,既宣传先进典型,又曝光突出问题,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为剿灭劣Ⅴ类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坚持目标导向,全域剿劣,全力以赴抓落实

一是紧盯重点。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宁波市劣V类水剿灭行动方案》(甬政办发〔2017〕32号),明确了全市剿灭劣V类水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各区县(市)深入开展排查摸底,排查确定劣Ⅴ类水质断面和小微水体,并按照“一河一策”和“一点一策”要求明确了治理项目和措施。各级挂图作战,逐月排定时间表,落实治理责任,通报进度成效,促进真投入、真治理、真到位。各地坚持标本兼治、水岸同治,综合施策、精准治水,统筹打好“截、清、治、堵、修”组合拳。按市定节点,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开足马力保进度;按照奋战200天的要求,分批有序安排小微水体整治,不容商量、不谈条件、不留余地。各级均开通治水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简化流程,确保工程早启动、早完工、早见效,并不断创新举措,全力保障治水资金。

二是兼顾面上。针对各地小微水体众多、前期排查深度不一等情况,各级治水部门按照地毯式、全覆盖要求,深入开展动态排查。覆盖到村到社,到每一个水体、排污口,对新发现的小微水体和排口,第一时间理出清单,安排整治,动态上报进展,力争扫除剿劣盲区。5月份,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明查暗访,随机抽查县、镇、村级河道上千条,督促整改截污纳管不到位、“低小散”行业监管不落实、河长牌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市级专门制定工作约谈制度,针对影响较大的媒体曝光、上级督办、水质反弹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约谈,纪检部门介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和社会民众的举报投诉作用,构建多元监督体系,将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问题解决于初期阶段。

三是力求实效。各地坚持以系统化、科学化思路开展劣V类水剿灭工作。根据不同水体的不同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同时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剿劣,确保长治长效。社会资金在月湖水生态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内河水质养护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治水技术在各地剿劣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市劣V类水断面剿灭已经完成投入8.8亿元,3个市控断面和24个县控断面均已申报消劣;全市完成小微水体治理并报销号793个,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目前3个市控断面已通过省级消号验收,北仑区已完成全域剿劣验收,奉化峻壁溪断面已剿劣销号。

(三)坚持生态导向,标本兼治,点面结合抓截污

一是推进创建达标乡镇。劣V类水是现象,污水直排是本质,在各地分类探索推进城中村截污、老小区雨污分流、工业区雨污分流、涉水行业整治等做法基础上,市政府专门制定《关于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6〕174号),市环保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文件。今年,全市有34个乡镇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各区县(市)按照8大区块要求,结合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作,统筹剿劣和零直排区建设,列出项目,排定进度,全力推进创建,已经完成投资15亿元。

二是全面堵治排污口。全市各级坚持将排污口整治作为消除劣V类水的关键,深入推进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加快污水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接户管网建设,促进城乡污水应纳尽纳、全面收集。目前,全市入河排口整治已完成5783个,完成年度计划的75.6%。中心城区发放排水许可证757份,同比增长50%,预计到年底所有工地和1000吨/月以上排水户实现排水全许可。

三是加快污水设施建设。坚持将源头截污与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协同推进,不断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扩容和提标改造。城管、规划等部门编制了《“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建设实施方案》,在积极推进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外,启动谋划实施江北镇海片、余姚慈溪片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紧开展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项目前期。加快实施鄞州、海曙、奉化等区域污水干管铺设,进一步发挥鄞西污水处理厂作用,用足用好现有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实施宁海、象山等地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运行负荷率。全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入6.7亿元,新建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9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65%。市农办专门制订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计划提标改造202个村,已经全面开工。

(四)坚持制度导向,明确职责,完善机制抓长效

一是深化落实河长制。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进治水工作的实施意见》(甬党办〔2017〕46号)要求,明确我市河长制工作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工作体系、各项制度以及保障措施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一个县控以上劣Ⅴ类断面所在河道的河长,并联系一个区县(市)。按照“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要求,集中开展了河长履职和监督等活动。坚持将河长制作为确保治水长效的主要载体不断落到实处,进一步细化河长“管、治、保”职责,严格落实河长公示、巡河、例会等制度。目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及时调整到位,同时将沟、渠、塘等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中。“河长制”管理模式涉及到全市7515条河道、4606个小微水体。

二是融入基层网格管理。积极探索剿劣和河长制融入乡镇(街道)“四个平台”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河”,把水污染和“三河”反弹问题纳入网格员的管理内容,畅通基层网格员至河长的反映渠道,逐步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处理问题、反馈问题的机制。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网格员共报送“五水共治”类事件2.42件,已办结2.41万件,办结率为99.6%。

三是健全管理养护机制。各地充分利用河道管理机构和河道养护单位资源,将“三河”反弹问题纳入管理和保洁的范围。按照河道管理职责,积极探索河道管理基层队伍建设创新举措,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置了河道管理站(所),为河道的精细化管理打下扎实基础。各地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目前已移交运维的行政村超过800个,拨付运维资金近2000万元,市本级专项安排补助资金4500万元,基本实现了第三方运维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初见成效。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治水剿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要全面优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按照长效治理的要求,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是剿劣项目区域进展不平衡。剿灭劣V类水任务较重、时间紧迫,尽管各地都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受基础条件、资金筹措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作进展不一,成效也不平衡,有些区域缺乏项目工程支撑,有些地方剿劣和零直排区创建结合不够,剿劣成效打了折扣。

二是河道水质存在反弹隐患。平原河网密布、小微水体数量众多,剿劣断面和参加考核断面水环境改善持续保持存在不确定性,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减少,平原河网存在藻类旺发可能,“三河”反弹隐患不断加大。

三是污水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目前沿河排口封堵仍不到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偷排渗排现象依然存在。不同区域之间污水干管瓶颈制约明显,污水处理厂超负荷与低负荷现象并存。随着城乡终端截污的快速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现象更加突出,存在变分散排放为集中排放的可能。

四是违法排污问题频发。今年1-8月,我市被省级媒体曝光9次,其中8次为企业排污。仅6月份市长电话热线通报的群众举报就达上百起,大多涉及企业排污问题。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吸收各位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更加突出源头治污,更加突出长效机制,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更加注重民意提升,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工作实效,推动全市剿灭劣V类水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是抓统筹,协同推进剿劣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我们将紧紧围绕剿灭劣V类水行动,深入开展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水岸同治、上下游共治。首先是健全和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的协调机制。上下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努力实现联合监测、信息共享、联动治水、统筹推进。其次是加大沿河排口整治力度。深入推进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加快污水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接户管网建设,切实做到城乡污水应纳尽纳、全面收集。再次是加大涉水执法力度。围绕工业排污、养殖污染、涉河违章等重点,提高巡河排查密度与频次,对核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现象,按照“四个一律”要求严肃查处,使水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一条带电的、碰了就要付出代价的“高压线”。

二是抓落实,全面完成年度剿劣目标任务。对照剿灭劣V类水、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工作任务,首先是进一步抓好断面消劣。一方面要完成剩余小微水体的消劣,另一方面抓好已经消劣断面的巩固。对已消劣的断面加强日常监管与监测,严格把关,确保不发生重大水环境事件。其次是防止 “三河”反弹。针对气温升高、反弹隐患不断增加的现状,加密水质监测频次,加大统筹治理力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优化水量调度,适当增加河道生态补水。再次是加快污水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源头截污与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确保7家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全面完成,协同推进江北镇海片和余慈地区污水处理厂新建与扩容。

三是抓长效,不断深化三网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充分发挥河长、网格员、保洁员作用,确保治水长效不断落到实处。首先是健全完善河长制。及时调整更新各级河道河长信息,将小微水体全面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量化考核,强化河长责任落实。其次是融入基层网格管理。进一步探索将河长制融入乡镇(街道)“四个平台”的有效途径,把水污染和“三河”反弹问题纳入到网格员的管理内容,健全完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再次是用好河道管护体系。充分利用河道管理机构和河道养护单位资源,将三河反弹问题纳入管理和保洁范围。

四是抓共建,着力形成全民参与氛围。进一步强化民生工程全民参与、实事工程全民监管的理念,多渠道、多途径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水剿劣。首先是强化联动督查。在治水工作督查基础上,强化与人大、政协的协调配合,动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督查,指导促进问题整改。继续发挥好市、县两级剿劣督导员一线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和社会民众的举报投诉作用,构建多元监督检查体系。其次是深化社会参与。搭建科技治水交流平台,扩张有效治水技术,深入开展治水志愿者活动,树立治水、护水优秀典型,激发全社会参与治水的积极性。再次是抓好群众宣传。围绕群众满意度提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参与活动,让“五水共治”进一步进村社、进基层、进民心,提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