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秀莲之死:击碎少安的生活根基
她是少安生活里的“地母”,用坚韧、踏实、奉献、毫无保留的爱,包容少安的贫穷、负担重、心里有白月光的缺点。
孙少安并不完美,妻子给他创业基金,陪他吃苦、照顾家人,却连些许的“享福”,都被自己毫不犹豫的驳回,甚至拳脚相向。
少安本来想的是:等事业起来了,就可以享福了。可事业刚初现曙光,贺秀莲就被发现癌症,迅速走向死亡。
贺秀莲的死,是“完成式”的摧毁。带着巨大的荒诞和命运的嘲弄:你熬过了所有的苦,好日子刚露头,那个陪你熬过来的人却没了。
这一死,彻底抽空了少安刚刚建立起的家的“实感”。
那句撕心裂肺的“你还没跟我过一天好日子哩!”,迫使少安直面生活本质的苍凉与无常,其精神世界的支柱受到毁灭性撼动。
这层阴影永远存在,提醒他奋斗与回报间的残酷裂痕。也让读者明白,少安的“成功”背后,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空洞。
秀莲的完美,是她成为这个残酷牺牲者的前提。
2)田晓霞之死:熄灭少平的精神灯塔
她是少平精神世界的“太阳”,代表着少平渴望超越底层、追寻思想与灵魂共鸣的人生维度。
她不仅是恋人,更是引路人,是孙少平昏暗煤窑里的“理想之光”。
哪怕孙少平在煤窑里,他也从来没放弃精神的追求,本来一切都在进行时,少平也从未妥协,可是田晓霞死了,牺牲于洪水救人,定格在最灿烂、最壮烈的巅峰。
一切戛然而止。
这种死亡方式本身,是对晓霞人格的最高肯定,却也带给她的父亲和恋人最深的打击——他们人生的灯塔没了。
这一死,让孙少平彻底向现实妥协。
“平凡的世界”需要孙少平最终扎根于矿工的“平凡”,而不是与贵族记者比翼齐飞的超脱。
孙少平所有关于未来、关于诗意生活的想象轰然倒塌。这是彻底的“破”,即便后续有“立”,也更像是对苦难生活的接纳和拥抱,近乎“向下的自由”。
晓霞的“完美”,让她成为摧毁少平精神世界的唯一利器。
3. 死亡的终极价值:是艺术巅峰,更是宿命
路遥选择让这两个完美的女性角色走向死亡,绝非一时兴起或为虐而虐,它是冷酷而精妙的小说艺术必然选择:
“意难平”本身就是最高级的写作手法。
一个深受读者喜爱、倾注了巨大情感的角色死亡,其带来的冲击力无与伦比。
晓霞的猝然牺牲,无疑是把读者的情绪撕裂到了顶峰,这种极致的悲伤、巨大的失落和深刻的遗憾,成就了作品不朽的情感力量。
此外,把美好撕碎,而且是瞬间撕碎,一点缓冲空间都没有,这种力量是难以想象的。
这可是《平凡的世界》啊,孙少安凭什么拥有一个完美的妻子?孙少平又凭什么获得超越阶级的圆满与幸福?
太过惊世骇俗,这怎么可能是“平凡的世界”?又不是童话故事!
所以就应该让少安背负心灵的十字架继续生活,让孙少平继续回到地面,以矿工的身份,重构他对生活意义的诠释。
这也是对“生活本苦”最有力的注解。
最后:
人生无常,命运不可预测。
世界充满遗憾和痛苦,只有在悲痛中选择继续活下去,往前走的人,才能彰显最本质的生命韧性。
所以,田晓霞和贺秀莲必须死,她们的死亡,成就了《平凡的世界》那股穿透纸背、震撼人心的悲怆力量与不朽魅力。
还是死了好,死的恰如其分,让读者到现在都遗憾和回味。
成了!这真是一本很好的小说!
《平凡的世界》续集《平凡的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